本文作者:huangp1489

邵武***,邵武***最新招聘

huangp1489 10-07 5
邵武***,邵武***最新招聘摘要: 明代从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算是擢升吗?为什么?明代从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算是擢升吗?为什么?恭喜题主!明代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,当然是擢升。七品县令管什么首先县有大小,...
  1. 明代从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算是擢升吗?为什么?

明代从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算是擢升吗?为什么

恭喜题主!明代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,当然是擢升。

七品县令管什么

首先县有大小,地有要轻,明县令有正七品和从七品,也有六品的。县令是一县最高长官,单位越小,职责越杂。

邵武兼职,邵武兼职最新招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县之刑狱诉讼、民政、财政、治安、徭役、赋税等,包括地方教育、民风教化都要管,甚至可能的军事管理和训练,都在县令管辖范围。

监察御史管什么?

看“监察”二字便知,它不好惹。相当于今天纪检委,监察百官,巡视地方,监管县郡违法乱纪,刑狱错误,甚至礼仪风气等,总之,监察御史认为不合适的,他都管,但远不止这些。

邵武兼职,邵武兼职最新招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明代设都察院,下设都御史、副都御史和监察御史,全国13道监察御史,监察范围上到总督巡抚,下到地方县官。监察御史甚至有权调查六部重要文档,审核重要命令,可直接上书皇上。

浙江道监察御史张经,还曾打倭寇,剿地方叛乱,是个厉害角色。

监察御史都是皇帝亲信之人,替皇帝监督大小官员,身负严肃的事,不好对付,二品大员也得给他们面子。他们可以举报劣官,自然也可以对上夸夸有才有德的官员,可见威力之大...

邵武兼职,邵武兼职最新招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监察御史品阶和知县相当,但权力和地位大多了,他们是京官,皇帝和朝廷大员熟悉,如钦差巡视,话语权更重,实力更强,关系更硬,前途更好。

县令虽是一县老大,也只能管自己一亩三分地,运气不好任职穷乡僻壤,谁还能记得你这个知县大人,捞点油水也不容易。

所以,无论权力、地位、人脉和前途,县令都无法和监察御史相比。

明初,朱元璋改组了监察机构,设立都察院,主要官职从上到下有,左、右都御史,左、右副都御史,左、右佥都御史,最后是十二道监察御史,宣德时定制为十三道,明末增加到十五道,十三道时间最长,所以一般称为“十三道监察御史”,代表皇帝拊循各地,监察百官,考核任免,甚至地方赋税的厘定、灾荒的赈恤,监察御史都有建言之责,特别是对各级官员的纠举弹劾,监察御史拿捏死死的,可见职权之广,由于担心监察御史到地方***,将品级定的很低,仅有正七品,与普通的知县平级,那如果从知县调为监察御史,算升官吗?答案是,当然。

图为明嘉靖时期,监察御史王忬的腰牌。

朱元璋敕修的《诸司职掌》里清楚的规定,监察御史到地方考察官吏,有违法失职的,五品以上的,上报都察院,请皇帝裁决,六品含六品以下的,即可“就便拿问”,什么意思,像什么通判、同知等六品以下的官员可不经请示,直接拿下,更别提仅有七品的知县了,《明史·韩雍传》记载,当年韩雍任监察御史巡按江西时,一次性就处制了57名官员,太生猛,后来韩雍官至两广提督。

当年的海瑞任淳安知县,因为得罪严嵩的党羽,被严党的巡盐御史袁淳治了罪,降为从七品判官,图为海瑞墓。

《宋史·侯蒙传》有载“侯蒙,知襄邑县,擢监察御史,进殿中侍御史”,虽然这里的例子是宋朝的,但品级跟明朝的差不多,而且宋朝的监察御史仅从七品,侯蒙这个人进士及第后,先是任襄邑知县,为官有好名声,升为监察御史,不久进升为正七品殿中侍御史,最后官至户部尚书,宋史有他的传,擢,就是提拔的意思,所以从知县提拔为监察御史,肯定是晋升了。

邢宥,海南人,最早授巡查御史,最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,文昌市保存有邢宥墓。

《岐山县志》记载“杨武,字宗文,岐山向阳村人,弘治九年进士,出任山东淄川县知县,在任除恶理冤,积粟赈贫,兴办学校,不到一年,治下政绩斐然,被皇帝树为典型,迁河南道监察御史”,杨武是明孝宗时期进士,先是淄川知县,因有政绩迁监察御史,迁,就是调动的意思,可能平调,可能升迁,也可能降职,这里的杨武有政绩,肯定是升迁了,后来杨武做到了左佥都御史,正四品,今天的岐山郑家桥村保存有杨公祠,此村也被称为御史故里。

中国科举院试博物馆,明朝为都察院分司,监察御史巡按扬州地区时,常驻于此,清为学政试院。

《嘉定县志》记载“赵洪范,字元锡,嘉定东城人,天启二年进士,任麻城知县,有惠政,崇祯元年,擢升为监察御史”,这里就再清楚不过了,赵洪范先是麻城知县,也是有政绩,擢升,就是提拔为监察御史,赵洪范后来巡按云南道,恰逢云南土司造反,赵洪范代天巡守,主战,结果明军战败,云南布政使周士昌战死,崇祯追究责任,赵洪范被罢官,清朝时归田不仕,卒于康熙年间。

表面看起来,明朝从县令(知县)调任监察御史,虽然品级没变,甚至待遇还更差了些。无论是都察院监察御史还是道巡按御史,都是搞监察的,都是拿死工资的清水衙门,不像县令虽然官阶小、品级低,但主政一方,实权在握。


但是这性质可不一样了,因为监察御史是明代的进士知县们仕途升擢,从地方到中央的关键“捷径”。

从“县令”到“监察御史”,必须有三个硬指标。

首先,资历必须进士、举人。不是进士、举人,是县令也没用。

其次,必须担任过两任知县及以上,才有资格。

再次,必须迅速地在职内干出成绩,也就是要有成绩。

因为正是因为监察御史权力实在太大,可以监督的部门太多。加上明朝的御史言官可以风闻奏事,所以品级很低。


朱元璋废了御史台后,组建了都察院,还设置了百十来个道巡按督查御史。可以说把中央六部和地方全都“监督”起来了。

至少一开始,监察御史,都是明朝皇帝相对信任的人。明朝县令迁监察御史的官员很多

比如明朝天顺年间(明英宗复辟后的年号)的刘必贤,进士出身,在浙江诸暨和南城担任过两任县令。因为施政惠民,广受好评,也就是说干出来业绩,才有资格被朝廷征调回京,担任了监察御史一职。因为又干得好,所以没干多久,空降衢州当知府去了。

通常在古代来讲,官员的升迁意味着它品级的升高,就像从七品县令升到五品知府。不过有时候,在官场上也会发生一些特殊情况,现在有些人比较好奇,依据明朝的官员制度,就是从七品县令调任到七品监察使,这种算是升官吗?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,真的不能算是升官,属于平调。不过这两个官员,他们管理的范围不一样,自然责任也就不同。7品县令属于一个县的“父母官”,就是管理这个县的一些行政事务。

而监察御史是明朝正七品的言官,隶属于都察院。这个官员的主要职责,就是负责纠察百官的行为。虽然两者都是七品,不过因为监察御史起到一个很好的“监督”作用,所以县令见到他们,难免有些惴惴不安的想法。对于这些“青天大老爷”,也是礼让三分,希望他们不要针对自己。所以两个官员职能也是不同,管理内容是不同的,自然也不存在升迁或者贬官的说法。

如果发现地方官员,有任何不法行为,监察御史可以直接弹劾。在明代的时候,甚至发生了监察御史把“大官”拉下马来的事情。这个职位,如果到了现在,相当于一个监察系统的官职,有些酷似于现在中纪委第八纪检室的处长。

当然在明朝的话,监察御史的还有一项重要任务,就是奉皇帝旨意,巡视各个地方。坦率来讲的话,他们是皇帝的“代表和化身”,也是皇帝权力的延伸。平时皇帝的职责范围,可以说是非常的繁重,按照当差的范围,还分为专差和暗差。
平时巡查工作范围可以说是比较的广,包括军队,学校,还有各级***官员,司马,漕运等。基本上包罗了,国家各种部门。这种可以说是比较独立存在的,基本上不受各级官员的管辖,直接听命于天子。虽然是七品官,但是因为职责比较大,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他们的权力比同级官员高,其实这话也不全面,毕竟每个负责的职位不同,也就不存在谁高谁低的说法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ulong999.com/post/31450.html发布于 10-07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