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阳***,汾阳哪里招聘小时工
大将郭子仪能力出众手握兵权,功高盖主,为何皇帝不起疑心?
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
郭子仪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关键的人,说他再塑***其实也不为过。郭子仪在晚年的时候,被尊为尚父,汾阳王,进位太尉,中书令。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了,甚至皇帝见到郭子仪都得恭恭敬敬。
其实早就在安史之乱还没有被平定时郭子仪就被猜忌了,郭子仪收复两京后,率兵渡过黄河征讨叛军。前期攻势很顺利。与其它将领配合数次大破敌军。但是在邺城之战时确被一场沙尘暴搅了好事,按理说这根本不算是一场败仗,毕竟是被不可抗力给干扰的。而且不光唐军溃败了,叛军也溃败了呀。可是当时大太监鱼朝恩却一口咬定是郭子仪打败了,而且屡次在唐肃宗面前进谗言。不久后,唐肃宗就罢了郭子仪的兵权。
明眼人都知道,这就是鱼朝恩和唐肃宗演了一场好戏,目的就是夺郭子仪兵权。毕竟当时叛军大势已去,是时候摘桃子了。而且当时除了郭子仪以外,经历过战争的洗礼,李唐王朝也出现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军。而且郭子仪当时已成气候,要是有反心,那祸害绝对不比安史之乱带来的小。所以唐肃宗就找了个借口,罢了郭子仪兵权,让他当了一个闲官。
唐肃宗很快就发现没郭子仪不行了,一年后,李光弼,仆固怀恩兵败邙山。洛阳又丢了。紧接着河东节度使,朔方督军又被杀,唐肃宗没办法,紧急让郭子仪接掌兵权。人和人到底不一样,郭子仪到任后迅速平叛。
后来唐肃宗病逝,代宗继位,代宗继位后宦官程元振,鱼朝恩多次进谗言诬陷郭子仪,代宗遂又罢郭子仪兵权。很明显又是一出戏。
真心是天要子仪扶***。
没多久吐蕃趁唐都城缺乏防守悍然进军长安。代宗没办法又启用郭子仪。郭子仪带着唐军刚到长安,吐蕃人就跑了。后来仆固怀恩叛乱,又被郭子仪平叛。
可以说,唐朝肃宗,代宗对郭子仪并不是百分百信赖。反而多次削其兵权。但是唐朝离不开郭子仪啊,每次唐朝有难,扶唐的都是郭子仪。
而且郭子仪并不是死脑筋。也懂得维护自己,唐肃宗第一次恢复郭子仪兵权时,郭子仪面见病重的肃宗,并且说了这样一番话“老臣接受任命,将要死在外地,不见到陛下,死也不能瞑目。”
郭子仪这个人经历了唐朝七代皇帝,分别是武则天、唐中宗、唐睿宗、唐玄宗、唐肃宗、唐代宗和唐德宗,他能够善始善终凭借的是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以及背后强大的实力。
郭子仪在安史之乱初年已经是唐玄宗任命的朔方节度使,多次解救李唐天下安危,可以说当时的李唐天下都是系于郭子仪一个人身上的,郭子仪的威望在当时算是天下第一人。这么一个功高震主的人,却得善终,不像他的前辈汉朝霍光没有好下场,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五条:
第一,在安史之乱后,李唐中央***对于地方的控制就非常弱,各地的节度使很多都有独立倾向,而这个时候能压制这些节度使的只有郭子仪,你想,连最凶恶的安禄山都被郭子仪镇压了,其他的节度使即使不给皇帝面子也要给郭子仪面子。只要郭子仪不反,其他的节度使就不敢乱动,所以皇帝即使疑心郭子仪也没办法,他需要郭子仪来压服其他的节度使,这是郭子仪的政治利用价值。
第二就是郭子仪本身也是很会做人的人,他在朝中人缘甚好,没有政治上的对手,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。没有对手就代表没人会给皇帝吹风,煽动皇帝对郭子仪下手,郭子仪有事大家还会帮衬一下,这就为郭子仪的善终提供了第二个有利条件。
第三是郭子仪本身也很是听皇帝的话,皇帝让郭子仪解掉兵权,郭子仪就乖乖照办,国家有难,让郭子仪出征就出征,完全不闹脾气。七朝元老完全没有脾气,皇帝们找不到郭子仪的毛病,所以历代皇帝对于郭子仪也是以礼遇为主,实在没必要杀掉这个听话的老头。
郭子仪历经玄宗、肃宗、代宗、德宗四朝,几次被解除兵权,但是正逢乱世,国难思良将,皇帝虽然心有猜忌,还是不得不屡屡启用他。但战乱一平息,往往就解除实职,***厚禄把他供起来,幸亏郭子仪深谙谦退之道,功成不居,最终福禄寿大全。
所以,皇帝不是不起疑心,是不得不用。就像单位里的业务骨干,虽然溜须拍马不在行,但是顶用。
郭子仪功盖天地,为什么没有被皇帝猜忌,能善始善终?
郭子仪这个人,就是历史上有功之人,掌权之臣的学习榜样。他其实也算是一位功劳盖天的大臣,但一直以来,他都只是得到皇上宠幸,而没有引来皇帝的猜疑,因而平平安安的活到了85岁,同时又保了一家老小的平安。可以这样来说,在朝堂之上能取得他这样成就之人,同时引来的只有皇帝的颁奖,而没有皇帝的忌恨之人,回顾整个历史上,这样的人才都是极少的。郭子仪能够立足于朝堂而屹立不倒,凭借的也就只是下面这几点。
第一,贵在自知之明。从古至今在皇帝身边尽心尽力辅佐的大臣们,最后却因为帝心难测这四个字而亡。其实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事情惹了皇帝的眼,这些大臣们往往会打着为皇帝好的初心,做着一些皇帝不乐意的事情。皇帝的隐忍性子可比普通人要厉害得多,对于身边大臣强加给他们的做法,他们表面上笑嘻嘻,背地里却拿了个小本本默默记着。等到有一天他实际掌权了,这些帐就被堆积起来,皇帝内心也会觉得,这个大臣好像有点越矩,管的有点宽。郭子仪这个人就是看清了这一点,他知道皇权永远是至上的,无论在什么时候,一定要将皇帝放在第一位,同时将自己放在最低位。
第二,心态要好。身为一位掌权之臣,身上若没有一些脏水泼,那可说明朝中的奸臣们不够认真呢。对于郭子仪这位大臣,想要害他的人肯定多,如果能够将他拉下马,那他手中的权力就得重新洗牌,而这些权力落在奸臣手中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。但郭子仪这个人心态也稳,对于鱼朝恩,程元振等这类人往他身上安的虚构事情,他也从来不去争辩,反而摆出一副大大方方的姿态在皇帝面前,随意让他查证,完全就是不慌不忙的样子。皇上命他立即回朝接受调查,他也从来不会推脱,急急忙忙地就赶回来。皇上发现每一次怀疑他的时候,查出来却都没有问题,时间一长,自然后面就不会再怀疑他。
第三,对家里管教严。有的大臣们会遭到皇帝的猜疑,其实和家人们也有很大关系。就拿霍光来说,他也是一位忠心辅佐帝王的大臣,竭尽全力帮做汉朝安定江山,但他的子孙们却不争气。借着霍光的威严,一个个都是嚣张跋扈人,想想看,只是一个大臣家的子孙们都敢比皇室成员更加狂妄,这不就是招了帝王的眼,招了他的记恨吗?可郭子仪就不,他把家里人都教得很好,子孙们都和他一样,属于性子比较忍让,从来不张狂的人。这类人通常惹不下什么事,也招不了人的恨,自然也就不会给郭子仪惹祸了。
所以综上来看,郭子也很是聪明,他了解皇帝的个性,也看得清自己的位置,这样的人最后结局肯定不会差就是了。
郭子仪功盖天地,为什么没有被皇上猜忌,能善始善终?因为皇上是明君刚好遇上了忠将。
被后人写成剧本《打金枝》干古流传。这位明君懂得要想擒住兔孑,就不能怀疑合作伙伴。轻易怀疑合作伙伴就等于自挖阵角,不战自溃。
因为小兔一共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洞口,为在危急时能安全撒退。小兔遇到狼.豺.狐狸把三个洞口堵住时,用妙计在狐狸把守的洞口对外拼命绝望惨叫。让狼和豺以为狐狸抓住了兔孑要独自享用。狼和豺想向狐狸要回自乙的一份,不知是小兔利用了它们都有贪婪的本性,互相不信任,各怀鬼胎才逃脱了。
什么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漏洞,包括人性。所以郭遇明君才能善始善终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ulong999.com/post/30769.html发布于 10-02